2024年10月30日,SBOBET利记官网研究生会综合部在云山凉亭举办了理解中国——“古韵今风”第四期读书会,主题为“节粮真善美,承饮食文化”。本次活动由应用数学专业的李彤主持。

同学们就《袁隆平的世界》书目深入分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社会共同倡导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新风尚,这不仅是个人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担当。

【本期读书会推荐书目简介】
《袁隆平的世界》是陈启文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该作品展现了袁隆平的人生经历,对杂交水稻转基因疑云进行了辨析。该作品同时塑造了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的群像,写出了他们与国家、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体现了一个作家所抵达的精神境界和高度,传递了昂扬向上的力量。
【书目推荐理由】
该书能让同学们永远纪念袁隆平院士为解决中国吃饭这个世界难题而奋斗一生的丰功伟绩;能让同学们继续继承和发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不浪费的中华传统美德;以节约粮食促进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全民扛起粮食安全重任,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合力推动国家建设行稳致远。
本期读书会由应用数学专业的李彤同学主持。李彤同学首先对参与本次读书会的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本次读书会主题做出简要介绍,指出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秉持“节约粮食”这一使命,不断努力,立志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然后欢迎各位嘉宾就该主题进行读书分享。

来自大数据统计专业的李林霞同学分享了对于人民日报文章《让勤俭节约精神见于行动——在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解读并与同学们进行了讨论。她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多次经历自然灾害,不少人有过忍饥挨饿、节衣缩食的经历。勤俭节约不仅是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也是一个民族的优良传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面对粮食和其他各类食物,我们不仅要食其滋味,更要念其根源、知其不易。生活越来越好,但节俭好习惯不能丢,低碳生活新风尚要弘扬。

来自应用统计专业的汪晶同学就“人人崇清尚俭,节俭就会蔚然成风”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和分享。他指出我们心中要始终算清粮食安全的“大账”,用不弃微末的努力去守护。进一步加强粮食节约工作,弘扬节俭的社会风尚,既需要全面落实反食品浪费法、压实管理责任;也需要重点关注外卖浪费、“吃播”浪费、主食浪费等新动向新表现,用全链条、全领域治理绷紧节粮护粮之弦;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让粮食行业的节粮减损更主动,让餐饮企业的餐品供给更合理,让餐桌“光盘行动”得到更广泛的响应和践行。

来自应用统计专业的吴孟情同学选择了《人们日报》杂志中的一篇关于节约粮食的报道。她同学提出一次浪费看似微小,铢积寸累就是触目惊心的数量。一个习惯得不到纠正,经年累月就会成为顽瘴痼疾。反对粮食浪费,正因为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所以更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如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法治逐步健全,治理逐步完善,各项要求、举措逐步显效发力,下一步亟待在乡风民俗、行为习惯、消费观念层面持续用劲。

来自应用统计专业的魏佳琳同学选择了《人民日报》杂志的文章《持续筑牢节约粮食的坚固堤坝——在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她指出倡导节约粮食,反对餐饮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新时代消费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深入开展‘光盘’等粮食节约行动”。从消费领域着手,增强全民节约意识,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有助于从观念和习惯的源头上减少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持续筑牢节约粮食的坚固堤坝。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10月16日是国家粮食安全日。时代在发展,国家在崛起,我们要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今天,我们踏上新的征程,我们要以云大精神为指引,勇敢追梦,勇敢奉献。只有我们每位同学都坚持节约粮食,积跬步至千里,为国家实现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举办本期读书会,同学们对袁隆平院士在粮食安全方面的伟大奉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对我国以及世界粮食短缺的危机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从而明白了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文稿|郭文静 丁瑞雪
图片|李彤 郭文静 魏佳琳 李林霞
视频|李佳璇(拍摄) 丁瑞雪(剪辑)
编辑|张富成
初审|线仕来
二审|侯廷明
终审|杜芳芳